控制青光眼 應及早接受白內障手術
(文/中壢双眼明眼科 張鈞凱醫師/2017.06.15)
常在診間聽病人問:「有醫師告訴我,你的白內障不趕快開刀,就會變成青光眼,眼睛會瞎掉!」,「又有醫師告訴我,你已經有青光眼了,白內障手術的風險很高,等白內障成熟嚴重時,不得已再來開刀吧!」,到底白內障要早一點開,還是晚一點開?白內障會不會變成青光眼呢?
》青光眼與白內障有什麼關係?
青光眼是一種因為眼球內排水系統不良,眼內壓升高,導致視神經退化的疾病。在整個眼內排水系統中,一個關鍵的排水區域便是由虹膜與眼角膜所形成的夾角(醫學上稱為隅角),隅角狹窄的構造不利於眼內水分的排出,容易形成隅角閉鎖型青光眼。剛好虹膜的後方便是水晶體的位置,當水晶體漸漸老化形成白內障之後,整個水晶體變得膨脹肥厚,容易向前推擠隅角讓狹窄的情況更加嚴重,間接增加青光眼發生的機率。
》傳統青光眼治療方法
過去在這種隅角閉鎖型青光眼的病人之中,第一線的治療方式是進行虹膜雷射手術(在虹膜上打個洞,改善水分循環)加上降眼壓藥物治療。白內障則是因顧慮傳統手術的過程會造成眼壓不穩定、傷害已經很脆弱的視神經或相關眼球構造,所以多半等其成熟,嚴重影響視力或眼壓控制不佳時,才不得不開刀移除。這個時機動手術,其實手術風險相當高,容易產生各種的併發症,也被一般眼科醫師視為畏途。
》白內障手術可改善青光眼、控制眼壓
所幸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,這類青光眼的病人,若提早在相對安全的狀況下,利用新式的小切口超音波白內障手術將膨脹的白內障水晶體拿掉,置換成扁平的人工水晶體,便可及早改善隅角狹窄的狀況,讓眼壓更為穩定,減少日後青光眼用藥的需求,甚至大大減少各種可能因延遲白內障手術所帶來的併發症與後遺症。
2006年2月,《青光眼雜誌》(Journal of Glaucoma)的一篇論文追蹤了21位白內障合併隅角閉鎖型青光眼的病人,發現他們在接受白內障摘除併人工水晶體植入手術一年半後,平均眼壓可從19.7mmHg降到15.5mmHg,而且青光眼用藥竟然也可以從原本每天需要1.91瓶降到平均只需要0.52瓶藥水控制。
》提早置換水晶體控制青光眼控制
甚至,2016年在國際權威雜誌《刺絡針》(Lancet)的一篇大型研究「EAGLE」,針對419位尚未治療且尚未產生白內障的隅角閉鎖型青光眼病人,第一線就將病患水晶體拿掉,置換成人工水晶體,3年追蹤下來,76.5%的病人手術後,僅需要一種或不需要額外的藥物控制,對比傳統雷射加藥物治療組的比例則僅有53.1%。
另外,手術組的平均眼壓更比傳統治療組低了1.18 mmHg,有較好的視力,且擁有較高的生活品質滿意度,重點是手術組的病患無人產生重大的治療併發症。
當然,對於還沒產生白內障的水晶體就進行置換手術,是個相當前衛新穎的概念,也尚未被列入台灣健保給付的標準,或許我們可以等待更多相關的研究證明這個療法的可靠性後,再改寫青光眼標準療法的準則也不遲。
不過,對於已經產生白內障且影響到視力的青光眼病人而言,若經醫師評估已符合白內障手術標準,在安全的前提下,儘早接受白內障手術,不僅可以幫助青光眼的控制,更可提早享受白內障去除後所帶來的視力改善,提高日常生活的品質,一舉兩得,何樂而不為呢?
張鈞凱醫師新聞連結:http://healthmedia.nownews.com/blog/drkai/index_at9842.html